社會公德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著力點。其中,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每個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了解社會公德的相關知識點。
一、社會公德的含義
社會公德,顧名思義,是存在于社會群體里的道德,人是社會性動物,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因此為了維護社會群體的利益會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社會公德就是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共同生活中應該遵循的最基本、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準則。
二、社會公德的特點
1.基礎性:遵守社會公德,是每個社會成員最低層次要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社會道德水平的高低也顯示了社會風氣的好壞,因此社會公德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廣泛性(全民性):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無論哪個階層,只要是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社會公德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和適用范圍。
3.簡明性:社會公德大多是風俗習慣的提煉,往往不需要做過多解釋就能被人理解。
4.繼承性和相對穩定性:社會公德是人們世世代代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總結出來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繼承性和穩定性。
5.滲透性:社會公德具有廣泛的滲透性,作為調節公共關系的準則,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比如說尊老愛親、互相幫助、言而有信、見義勇為等等。
三、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1.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包括語言規范、舉止得體、待人熱情、儀表端莊。文明禮貌既體現個人的道德修養又體現整個民族的素質。
2.助人為樂: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現實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救濟,這就需要有人見義勇為、樂善好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為樂既是有愛心的表現,又是道德高尚的人的標志。
3.愛護公物:對國家公共財產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
4.保護環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一項基本國策。
5.遵紀守法: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全體公民都必須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
四、試題練習
(單選)“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句話主要反映的社會公德的內容是:
A.文明禮貌 B.服務群眾 C.明禮誠信 D.團結友善
【中公答案】A。解析:《愛人者人恒愛之》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勸人互愛互敬,題干中考察社會公德,應選A,行為文明。BCD不屬于社會公德的內容。故本題答案為A。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