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公共基礎知識經濟考點——一公基考點之失業
各位小伙伴們,有沒有在愁工作?話說,有一名大學畢業生,不知為何坐在河邊哭泣,哭的很大聲,結果引來了一位河神。河神拿著兩份offer問大學生:這里有兩份工作,一份月薪兩萬,但要996,另一份月薪3000,朝九晚五,哪份工作是你的?大學生哭到:都不是我的,我根本找不到工作。河神說:你很誠實,所以我決定把兩份工作都給你!于是,大學生得到了月薪3000元,996的工作。現實中當然沒有河神,但確實存在失業問題。因此,在三支一扶考試中,經濟學中的失業,其考察方式側重于通過案例判斷失業的類型,以及治理失業政策的理解。接下來就帶大家學習了解公基中本部分的知識點。
一、失業的定義
指有勞動能力并愿意就業的勞動者找不到工作的社會現象,即勞動力市場上的供給大于需求,使一部分勞動力無法與生產資料相結合,處于閑置狀態。
二、失業的類型
1. 摩擦性失業:指勞動者想要工作與得到工作之間的時間消耗造成的失業。由于勞動力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或因為經濟變動過程中的工作轉換,原有的工作消失,新的工作產生,而工人在交換工作時需要時間,因而就產生了相應的臨時性失業。例如,為了更好的職業發展而辭職更換工作,在尋找新工作期間的失業就屬于摩擦性失業。
2.結構性失業:由于經濟結構變化,產業興衰轉移,導致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不匹配所引起的失業。如伴隨經濟高質量發展,技術改革的創新,傳統制造業衰落,相關工人因技能無法適應新興產業需求而失業。
3. 周期性失業:又稱為總需求不足的失業,是由于整體經濟的支出和產出水平下降即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它一般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經濟衰退時,企業減產、停產甚至倒閉,導致大量工人失業。例如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導致美國好多人失業,就屬于周期性失業。
4.季節性失業:某些行業生產的季節性變動所引起的失業。有些部門對勞動力的需求隨季節的變動而波動,使得某些行業出現勞動力的閑置,從而產生失業。如哈爾濱的冰雪旅游,在冬天需要大量人力,在夏天時會有部分工人失業。
三、自然失業率
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是勞動市場處于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定狀態是指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自然失業率包含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其高低取決于勞動市場的完善程度、經濟結構的變動等因素。
四、治理失業的政策
1.財政政策:政府可通過增加政府購買、減稅等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
2.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應量等擴張性貨幣政策,刺激投資和消費,拉動總需求,從而降低失業率。
3.人力政策:包括提供職業培訓、就業信息服務等,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增強其就業能力,以減少結構性失業。
4.產業政策:扶持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幫助衰退產業的工人實現再就業。國家通過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避免周期性失業。
【試題練習】(單選)下列屬于結構性失業情況的是:
A.某電子工藝廠生產線升級,職工小張因沒有合適的崗位而另謀生路
B.農民小王乘農閑之機進城務工,但一時還找不到工作
C.小趙去年大學畢業,一心想留在大城市工作,但高不成低不就,無奈之下又繼續學習準備報考碩士研究生
D.小李在某公司工作了兩年,感覺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今年辭去了工作,打算另謀高就
【中公答案】A。解析: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特征與社會對勞動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導致的失業被稱為“結構性失業”。A選項中小張沒有合適的崗位就屬于結構性失業。B項和D項屬于摩擦性失業,C項不屬于失業。因此本題答案為A。
【考點點撥】本題考察失業類型,屬于理解型題目。這一類題目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同學們可以正確區分即可。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