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5.05.06)
1. 2020年8月,王某將李某(女)挾持至其位于鄭州市某小區的出租屋內,采用暴力毆打、持刀威脅、竹簽及針刺戳等手段威逼李某交出隨身攜帶的現金1萬余元、首飾、手機等物。期間,王某強行與李某發生了性關系。本案中王某應以何罪定罪量刑?
A.詐騙罪和強奸罪兩罪并罰 B.故意傷害罪和強奸罪兩罪并罰
C.搶劫罪和強奸罪兩罪并罰 D.敲詐勒索罪和綁架罪兩罪并罰
1.【答案】C。解析: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搶劫罪的暴力,是指對被害人的身體施以打擊或強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從而劫取他人財物的行為。王某采用暴力毆打、持刀威脅、竹簽及針刺戳等手段威逼李某交出隨身攜帶的現金1萬余元、首飾、手機等物,構成搶劫罪。強奸罪,是指違背婦女意志,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婦女發生性交的行為,或者故意與不滿14周歲的幼女發生性關系的行為。在搶劫期間,王某強行與李某發生了性關系,構成強奸罪。C項當選。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王某沒有詐騙行為,不構成此罪。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王某采用暴力毆打、持刀威脅、竹簽及針刺戳等手段是為了威逼李某交出財物,不單純是故意傷害的行為,不構成此罪。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的關鍵區別在于暴力、脅迫的程度不同:搶劫罪中的暴力、脅迫必須達到足以壓制他人反抗的程度;敲詐勒索罪的暴力、脅迫只要足以使被害人產生恐懼心理即可。王某構成搶劫罪而非敲詐勒索罪。
綁架罪,是指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如果行為人綁架他人是為了直接向被綁架人(不是第三人)索取財物,則不構成綁架罪,而應認定為搶劫罪。ABD均不當選。
故本題答案為C。
2. “高音炮”對陣“廣場舞”使噪音擾民問題凸顯在公眾面前。化解這類矛盾,共建祥和文明社區,需要當事人正確處理:
A.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B.個人與國家的關系
C.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D.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2.【答案】A。解析:題干表明公民在享有權利時要履行相應義務,不應干擾其他公民的正常生活,A正確。BCD不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A。
3. 根據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確的?
A.法在本質上是社會成員公共意志的體現
B.法既執行政治職能,也執行社會公共職能
C.法的內容受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立法者不是在創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
D.近代以來的法律雖然與一定的國家緊密聯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律的內容始終具有與人類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趨向
3.【答案】A。解析:法在本質上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所以A選項說法是錯誤的;B選項正確,法既執行政治職能,也執行社會公共職能。法的作用有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其中社會作用就表現在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兩個方面;C選項正確,法的內容受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立法者不是在創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D選項,近代以來的法律雖然與一定的國家緊密聯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律的內容始終具有與人類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趨向。故本題答案為A。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