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公共基礎知識法律考點——《反間諜法》的修訂亮點
2023年4月2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反間諜法》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亮點頗多。本文將對重點修訂內容進行梳理,以期幫助各位同學更好地掌握相關考點。
一、增加了間諜行為的種類
與舊法相比,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增加了以下幾類間諜行為:
1.投靠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
2.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非提供其他關系和利益的文件、數據、資料、物品;或者脅迫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活動;
3.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針對國家機關、單位或者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等的網絡攻擊、侵入、干擾、控制、破壞等活動。
二、完善了反間諜的調查處置措施
舊法雖對機關在反間諜工作中的職權做出了規定,但其內容較為簡略。新修訂的《反間諜法》進一步豐富并細化了反間諜的調查處置措施,要點如下:
1.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反間諜任務時,在依法查驗有關人員身份證明后,對身份不明、有間諜行為嫌疑者,可以進一步查看其隨帶物品。
2.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反間諜任務時,經設區的市級以上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1)查驗有關個人和組織的電子設備、設施及有關程序、工具;(2)查閱、調取有關的文件、數據、資料、物品;(3)檢查涉嫌間諜行為的人身、物品、場所;(4)查詢涉嫌間諜行為人員的相關財產信息;(5)查封、扣押、凍結涉嫌用于間諜行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依法查封。
3.對特定人員,可以限制其出境或者入境。如:對出境后可能對造成危害,或者對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中國公民,國務院主管部門可以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不準出境;對涉嫌間諜行為人員,省級以上機關可以通知移民管理機構不準其出境。
4.加強了網絡完全監管力度。如:機關發現涉及間諜行為的網絡信息內容或者網絡攻擊等風險,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的職責分工,及時通報有關部門,由其依法處置或者責令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及時采取措施。
三、加大了有關違法行為的罰款力度
舊法并未對有關違法行為做出罰款規定,新法卻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要點內容如下:
1.個人實施間諜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機關予以警告或者處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單處或者并處五萬元以下罰款,違法所得在五萬元以上的,單處或者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并可以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分。
2.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機關予以警告或者處十日以下行政拘留,可以并處三萬元以下罰款:(一)泄露有關反間諜工作的國家秘密;(二)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三)故意阻礙機關依法執行任務;(四)隱藏、轉移、變賣、損毀機關依法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五)明知是間諜行為的涉案財物而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六)對依法支持、協助機關工作的個人和組織進行打擊報復。
(責任編輯:李明)